12月2日,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中鋼集團將于12月3日與力拓集團就恰那鐵礦舉行續(xù)約簽字儀式。
知情人士稱,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談判,中鋼集團接受了力拓的漲價要求,續(xù)約恰那鐵礦合資項。
恰那鐵礦是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中鋼集團前身)1987年與澳大利亞CRA公司(力拓前身)建立的合資項目,雙方實質性合作從1991年開始,至2011年到期。
公開資料顯示,恰那鐵礦位于西澳皮爾巴拉地區(qū),品位(含鐵量)高達63.5%,去年產量為1104萬噸,為力拓在皮爾巴拉的6個項目中生產率最高的。在恰那礦的合資公司中,力拓擁有60%股份,中鋼集團擁有其余40%股份,其管理方式是中鋼和哈默斯利共同成立合資礦山政策委員會進行決策;中鋼集團最初與力拓的協議是包銷該礦2億噸鐵礦,供應中國市場。
按目前現貨價格計算,恰那鐵礦每年價值約16.5億美元。近幾年,隨著鐵礦石價格飆漲,恰那鐵礦是中鋼集團的重要利潤來源之一。
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續(xù)約恰那鐵礦的談判,是中鋼集團成立以來遇到的最艱難的商業(yè)談判,而談判的難點,是圍繞資源費和服務費。
知情人士還稱,相對于原有合同,雙方就資源量、服務費、資源費、管理費、尾礦開采計劃、員工費用等,均做出了修改。
“各項費用都有提高,相當于中鋼比原來要付出更高代價,尤其是資源費。”上述知情人士表示,隨著澳大利亞提高資源稅征收比例,恰那鐵礦的資源稅費用將分攤到中鋼頭上。
此外,恰那鐵礦的融資模式也可能被改變。此前,恰那鐵礦采用的是有限追索的杠桿租賃結構,利用前期的稅務虧損和投資減免等政府稅務政策,大大地降低了融資成本。
知情人士表示,續(xù)約后,澳大利亞稅務機構可能不會繼續(xù)允許針對完整項目的杠桿租賃融資,這將加大恰那鐵礦的融資成本。
而力拓方面認為,新的合約是“雙方都能接受的商業(yè)模式和條款,反映和保障雙方的權益”。